美髮範

位置:首頁 > 髮型大全 > 古代髮型

原始社會時期髮式

原始社會時期髮式 原始社會早期,人類尚不存在審美觀念,同時也缺乏美化自我的能力。故而,男女老幼都披散着頭髮,任憑其自然生長,還未萌發修飾頭髮的念頭,髮型與髮飾就更 無從談起了。直至原始社會後期,我們的祖先才漸漸萌發了追求美的意識,修飾頭髮的實踐使得各種髮型與髮飾被創造出來。頭髮由自然披散演變到束髮盤起,並用 小樹枝固定,這樹枝便成為簪子的起源。傳説炎帝時,男女分工已經很明確,男主外,女主內,這為婦女追求美觀的髮型創造了物質條件。當時,婦女的髮型主要有三種,即披髮、椎髻和編髮披髮。披髮亦稱“散發”,是我國最古老的髮型之一。我國青海柳灣出土了一個彩繪人像陶壺,壺上描繪了一個赤裸的婦女,其頭髮呈披散狀,是典型的披髮髮型。 披髮這種古老的髮型在時間和空間上皆得到了廣泛的傳承。就時間上而言,直至建國以前,我國獨龍族婦女仍然披髮,前額齊於眉毛,左右齊於耳朵,後面披散在肩 上,長則以刀截之。就空間上而言,披髮在我國許多地方皆存在。如雲南出土了一件西漢的青銅器,上面就有滇族婦女披髮的圖象。椎髻。椎髻又稱“椎結”,意為將頭髮結成椎形的髻,也是我國古老的髮式之一。《漢書?陸賈傳》後顏師古注曰:“椎髻者,一撮之髻,其形如椎。”魏學洢《核舟記》亦有關於“椎髻”的記載,曰:“居右者椎髻仰面。”髻是中國古代真正意義上的最早的髮型,它的出現是中國發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髻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一為挽發成髻,頭髮自行纏繞,沒有束髮的頭飾。《事 物紀原》引《二儀實錄》載:“燧人氏時為髻,但以發相纏,而無物束縛。”二為以繩束髮成髻。《事物紀原》載:“至女媧之女,以羊毛為繩,向後系之,後世易 之,以絲及採絹、名頭巾,繩之遺狀也。”三為以笄貫發成髻。上個世紀70年代,在我國山西襄汾出土了一座新石器時代的墓葬。中有一具35歲左右的女性骨 架,頭頂即插有一根骨笄,是為以笄貫發成髻之明證。伴隨着髮髻的發展,原始的髮飾出現了,束髮的羊毛繩、絲、採絹、名頭巾以及貫發的骨笄即為此類。傳説舜帝為婦女創造了釵,有兩隻腳,可將多餘的髮尾叉住。 《事物紀原》引《二儀實錄》載:“燧人始為髻,女媧之女以荊杖及竹為笈以貫發,至堯以銅為之,且橫貫焉。舜雜以象牙、玳瑁,此釵之始也。”這段記載描述了 我國原始髮飾的發展過程,雖為後世之人的追述,亦為我們展示了一幅關於中國原始髮飾的模糊的圖畫。編髮。所謂編髮,即為將頭髮編成髮辮。新石器時代晚期,我們的祖先就學會了編髮。青海大通縣上孫家寨出土的大通舞蹈紋陶盆上即繪有梳着髮辮的舞蹈者。

原始社會時期髮式
標籤:髮式 原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