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髮範

位置:首頁 > 髮型大全 > 古代髮型

魏晉南北朝時期髮式髮型

魏晉南北朝時期髮式髮型魏晉南北朝時期,婦女追崇飛仙式的高髻,喜歡高而危斜的形式。此時,假髮技術亦有了很大進步,出現了各種式樣的假髻。假髻。魏晉南北朝時期,假髻為規定為命婦的首飾。《文獻通考》卷一一四載:“魏制,貴人、夫人以下,助蠶,皆大手髻。”大手髻即為假髻。此時期,民間也流 行假髻。《晉書?五行志》載:“太元中,公主婦女,必緩鬢傾髻以為盛飾,用發既多,不可恆戴,乃先於木及籠上裝之,名曰假髻,或曰假髮。”北齊時,假髻之 形式又向奇異化的方向發展下去,出現了飛、危、邪、偏等髮式。《北齊書?幼主記》載:“婦人剪剔以着假髻,而危邪之狀如飛鳥,至於南面則髻心正西,始自宮 內,被之四遠。”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假髻有多種式樣。魏晉時期流行的“蔽髻”,即是一種假髻。晉成公的《蔽髻銘》對蔽髻作了專門的描述,言“或造茲髻,南金翠翼,明珠星列, 繁華致飾”。蔽髻上鑲有金飾,有嚴格的制度,非命婦不得使用,且不同等級的命婦之間亦不可僭越。而普通婦女除了將自身的頭髮挽成各種髮髻樣式外,也有戴假 髻的。只不過這種假髻比較簡單,髻上的首飾也沒有蔽髻那樣複雜和華麗,時稱“緩鬢傾髻”。下圖是江蘇南京中央門外幕府山出土的陶俑,即為戴假髻的婦女。靈蛇髻。靈蛇髻是曹魏文帝妻甄后所創。《採蘭雜誌》載:“甄后既入宮,宮廷有一綠蛇,口中恆吐赤珠,若梧子大,不傷人,人慾害之,則不見矣。每日後梳粧, (蛇)則盤結一髻形於後前,後異之,因效而為髻,巧奪天工。故後髻每日不同,號為靈蛇髻。宮人擬之,十不得一二也。”靈蛇髻是一種富於變化的髮髻式樣,隨 着梳挽方式的不同而衍生出各種式樣。魏晉南北朝時期,還有不少婦女模仿西域少數民族的習俗,將髮髻挽成單環或雙環的髻式,高聳於發頂。如下圖為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的局部,圖中婦女即梳雙環髻。還有梳丫髻或螺髻者。如下圖為河南鄧縣出土的南北朝彩色畫像磚,圖中為梳環髻或丫髻的婦女。南朝時,由於受佛教的影響,婦女多在發頂正中分成髻鬟,做成上豎的環式,謂之“飛天髻”,先在宮中流行,後在民間普及。還可以在髮髻上再加飾步搖簪、花鈿、釵鑷子、或插以鮮花等。

魏晉南北朝時期髮式髮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