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髮範

位置:首頁 > 時尚 > 資訊

香山評論|有彈幕的課堂也是大學該有的樣子~

資訊1.11W

儘管室外氣温驟降至零度,温州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的智慧教室裏卻熱氣騰騰。近日,記者與2020級環境工程專業的42名學生一起上了一堂特別有味的思政課——彈幕問答、詞雲分析、課堂表情包……在思政課上,一系列網絡文化語境下的思政課教學方式應運而生,學生們時而用手機與老師互動,時而又打開小程序在線答題。(1月18日光明日報)

香山評論|有彈幕的課堂也是大學該有的樣子~

真實課堂,虛擬場景。在傳統而刻板的思政課堂上,吹來活泛生動的信息技術之風,於是學生們——身臨其境與馬克思“面對面”學習《資本論》,還原抗日戰爭發生的歷史場景,網上參觀以巨幅五星紅旗為造型國旗教育館,點點鼠標體驗華人華僑海外創業艱辛歷程……思政課與虛擬仿真、人工智能等深度融合,構建了全息化、可視化的教學流程,為學生提供沉浸式、交互式學習體驗。這樣的課程,自然很“吸粉”。

在中國小課堂都會玩起“刮刮樂”——你刮出“試卷”、他刮出“考題”的今天,坦白説,最該窮則思變的大學課程,很多時候仍生活在“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桃花源。不久前,教育部推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共計5118門,包括線上一流課程、線下一流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和社會實踐一流課程。這是教育部明確提出“淘汰水課”“打造金課”,啟動一流本科課程建設“雙萬計劃”以來,國家級五大“金課”首次亮相。為什麼要“打造金課”?千千萬萬的理由當中,比較扎心的一條,就是部分課程的體系、內容、程式離社會和時代太過遙遠。不把課堂當成傳道授業解惑的“課”、而只是冰冷知識灌輸的手段,別説立德樹人,就是寓教於樂,也難以企及。

比照《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實施方案》,高校的思政課應該有更多大可作為的空間。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方法很多、路徑很多,探索的手段和技巧也很多。彈幕問答、詞雲分析、課堂表情包……這些年輕人喜聞樂見的網絡溝通範式,確實只是形式,但形式服務於內容、形式也有親疏冷熱。正如温州大學黨委書記謝樹華所言,這些形式,“增進了思政課的親和力和感染力,從而讓思政教育不僅有意義,而且有意思。”這個價值判斷特別難得:因為在高等教育立德樹人的課程體系裏,“意義”往往大於“意思”,甚至只要有“意義”、哪怕全然沒“意思”。

事實上,某種意義上説,“有意思”才是“有意義”的前提。大學之大,在於學問的吸引力、在於探究的聚合力,如果課程不能吸引人、課堂不能留住人,再牛氣的“查重”或者花式點名,也只是揚湯止沸的辦法而已。數年前,有媒體報道稱:中國大一學生的出勤率是87.6%,大二為75.7%,大四的只有49.5%。這固然與放飛自我的管理有莫大幹系,但客觀地説,也與課堂味同嚼蠟、課程古板老套的現狀密不可分。一句話,大學老師不是大學保姆,有生命力的課程,才能真正留住學生的心,讓課堂變得“有意思”,教學才會“有意義”,課程才會“有價值”。

教育,是一顆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無論是大課小課,不管是大學國小,如果“搖動”的力度過猛、“推動”的速度過快、“喚醒”的分貝過高,恐怕也會事倍功半、適得其反。讓課堂“有意思”,讓思政課時髦起來,跟得上信息化和網絡文化的步伐,這樣的課堂才是活的課堂,而有彈幕的課堂,恐怕也是大學該有的模樣。

(文/鄧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