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髮範

位置:首頁 > 時尚 > 資訊

95後滬漂:在上海三年,工資翻了10倍,卻罹患兩種癌

資訊3.15W

編按

95後滬漂:在上海三年,工資翻了10倍,卻罹患兩種癌

沒有人一直年輕,卻一直有年輕人。全球18億年輕人,他們是充滿潛力的一代,互聯網讓這一代年輕人擁有了前所未有的自我表達權利,他們通過網絡交流、學習,創業。他們從網絡中汲取養分,又用自己的創造力反哺這個繁榮的生態。從愛好到職場,他們的人生觀和職場觀與父輩有着顯著的區別。

打工人、乾飯人,這些年度爆梗背後是年輕人對於職場、生活的自我解嘲,也反映了他們對於嚴肅議題的獨特思考。

如何正確認識這一代年輕人?為了解答這些問題,YOUNG財經聯合騰訊新聞與眾多優質創作者,圍繞95後這個“年輕羣體”,通過行業觀察、人物故事、市場報告等一系列的內容,試圖為大眾揭開這個新興羣體的真實羣像。

採訪&撰稿/孫瀛洲 編輯/王煒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應受訪者要求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時至今日上海仍是一座極具魅力的國際大都市,吸引着一批批年輕人奔湧而來,漂在黃浦江畔,蘇州河邊。

每個年輕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大部分人在平淡日子裏揪着心裏的刺,有人在奔跑的路上跌得遍體鱗傷,有人在這裏做着故鄉不可能實現的夢,哪怕辛苦、疼痛、迷茫、孤獨。

滬漂是他們這一生難忘的經歷。在這裏,她們連疲憊都是精緻的。他們在繁華泡沫中盪滌,經歷,最終找到真正的自己。

上海是一襲華美的袍,底下是破碎是蝨子

口述人:夏洛特

24歲,滬漂2年

本科畢業於武漢某高校城鄉規劃專業

現就職於上海某城市設計院

我是武漢人,2018年畢業來上海。當時有一個實習的機會,就是在上海這家公司,後來就留下來,轉正了。

我喜歡上海,這裏思想多元,城市包容,工作環境也讓我開拓了眼界。來上海兩年,沒房沒車,但我從來沒覺得自己是一個滬漂。京漂、滬漂那是上一代人的提法吧?只不過在上海,我不知道未來在哪裏,未必要紮根在這吧。

我有一份看起來光鮮高級的工作,帶着小小光環的。所有問及我的人一聽在城市規劃設計院工作,就覺得很高大上的樣子。但實際上並非如此。跟很多年輕人不一樣,我的職業疲憊期來得太快了,才工作兩年多,我就提前變得麻痺了。

我的工作需要跟政府對接,跟地方官員打交道,聽取一些宏觀上的描述、需求,來給當地政府做規劃方案。這個工作最開始是令人興奮的,畢竟他滿足了我的好奇心,讓我見識了更廣闊的的人。

但後來慢慢發現,這份工作並不能給我帶來成就感,讓我覺得這樣的工作沒有價值。工作中的瑣事太消磨人了,甲方(也就是地方政府)還經常提出各種各樣的修改意見。最開始我還會從專業角度對這些意見進行反駁和解釋,後來日子久了,這種事一直都有,我也懶得再説什麼。只在對方提出修改意見後,給他一些選擇項。我厭煩這種反覆、修改以及不着邊際奇怪的意見。

我的薪水很低。一個月還不到一萬塊。但項目多的時候,年底會有獎金。我來這麼久,拿到獎金最多的是相當於兩三個月的薪水。

錢掙得不多,但我是一個低慾望青年,所以日常沒什麼消費。除了房租,來上海這些年最大的支出就是買了一部手機,再就是每個月三千塊錢健身費用。我平日都是自己做飯。對奢侈品和大牌也沒啥興趣,寧願把這筆錢花在豐滿自己精神世界上,比如旅行或者看展覽。

滬漂這兩年多,見過了世面,也有着體面的工作,但不知道為什麼,我卻變得越來越無趣,對工作也是喪盡熱情。

我才24歲,為什麼上海這五光十色的大都市,都無法激活我真正的生命力呢?

上海像一襲華美的袍子,漂在這座城市才能看見它底下不盡的破碎與蝨子。像我這種平平淡淡的佛系年輕人,註定是要被淹沒在都市的人海中吧。但是上海又那麼讓人感覺舒服,雖然一段時間的短暫麻痺、迷茫,但總讓我覺得有些什麼在浪頭之後藏着,不像小城市一覽無餘。大概就是這種讓人心安的、未知的魅力,也感染着我。

但24歲,誰説不會像個衝浪者,在這大海上逐浪前行呢?

1 2 3 4 下一頁

聲明: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之用,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儘快與上海熱線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迴應並做相關處理。聯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