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髮範

位置:首頁 > 髮型大全 > 古代髮型

秦漢時代的髮型髮式髮飾

秦、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曆經戰亂,終於達到了“六王畢而四海一”的目的,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偉業,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強大的封建王朝。秦王朝綜合各國文化,化異為同,為今後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有利的基礎。漢承秦後,基本沿襲了秦代的體制,廢除了秦末的苛政,以農業、手工業為主的社會經濟得到了恢復,中國社會出現了繁榮昌盛得景象,封建社會的經濟和文化都有了初步的發展和提高。      漢王朝的政治進步、經濟繁榮又促進了與外國和少數民族政權的交流,社會風尚也發生較大的變化,人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修養也日趨提高,髮式粧飾都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宮廷貴族的髮式粧飾則更是奢侈,華麗。      據迄今為止的文物史料所表明,秦漢時期大多流行平髻,日常生活中,髻上不梳裹加飾,以頂發向左右平分式較為普遍。高髻只是見諸於少數貴族女子的一種髮式。秦有望仙九鬟髻、凌雲髻、垂雲髻等。漢有墜馬髻、盤桓髻、分髾髻、百合髻等。與此同時,這一時期的髮式粧飾也已日趨流行。      九鬟仙髻:自秦代開始在貴族女子中盛行。鬟意為環形髮髻、九鬟之意是指環環相扣、以多為貴。仙髻之名則來自於神話傳説,漢武帝時王母下凡,頭飾仙髻,其美豔超羣。故這種美與仙所結合的產物,自然為當時的貴婦所青睞,奉之為高貴華麗的髮式之一。      墜馬髻:“墜馬髻者,側在一邊”。“髻式美,而善為妖態,作愁眉啼狀,墜馬髻,折腰步,齲齒笑,以為媚惑。”古人描繪此種髮髻既有嫵媚之色,又具嬌柔之態。其式樣如同騎馬墜落之態,故名之墜馬髻。這是當時最具特色,且歷史上最富生命力的一種髮式。自漢始,直至清代亦有之,只是歷代的形式略有不同而已。如今我們在西安任家坡西漢墓出土陶俑中,湖北江陵鳳凰山出土彩繪木俑上就能見到漢墜馬髻的形象。      分髾髻:此種髮式形近垂雲髻,始於漢代。在髻尾留髾或結辮式,並加裝飾帶。梳分髾髻行走時,左右晃動,上下跳躍加之於裝飾帶似錦上添花,確實活潑可愛。現時一般認為此髮式可能是受少數民族辮髮的影響,並佩上裝飾帶來進一步強調該髮式的個性美。      在同一時期,與髮式相配套的各種粧飾也開始流行開來。“步搖”乃是一種附在簪釵上的裝飾物。《拜名》:“步搖,上有垂珠,步則動搖也。”由此而得名。今天我們可以從一些漢代石刻及帛畫中一睹其風采。“步搖”一經出現就風行開來,直至唐代貴婦仍偏愛將步搖作美髮的裝飾物,而且其華麗程度大有發展。      “巾幗”是當時的另一類型裝飾物,是用假髮編製成為形似髮髻的頭套。使用時只需直接將其套在頭上即可。現今從廣州市郊東漢墓出土陶俑上就能見到“巾幗”。      圖為秦俑髮式貼子相關圖片:

秦漢時代的髮型髮式髮飾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