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髮範

位置:首頁 > 髮型大全 > 古代髮型

秦漢時期髮式

秦漢時期髮式秦始皇統一天下、建立秦帝國以後,要求宮中的婦女着桃花粧,梳神仙髻。神仙髻即是當時流行的迴心髻,是椎髻之外的一種新髻式。於是,雙鬟望仙髻出現了,後 來演變成十二環髻。然而,此時的民間仍以椎髻和後髻為主流。後來雙環髻成了未婚少女的主要髻式。此外,秦代的髮髻還有凌雲髻、望仙九鬟髻、參鸞髻等。我們 雖無法看到這些髻型的形態,但從名稱上亦可想象出其曼妙的美態了。漢代以後,婦女的髮型獲得了空前的發展。其一是官服方面,漢代依據周禮制定了髮型與髮飾。比如皇太后仍以假髻來承載多種沉重而複雜的頭飾,後來演變成沉重 的鳳冠。其二,富貴人家婦女的髮髻形式逐漸由後傾向上推移成為高髻,並搭配上奢華的裝飾品。如東漢明帝馬皇后頭髮長而秀美,梳上四個大髻之後尚有餘發,還 可以繞髻三匝,成為一種新的高髻。又如外戚樑冀的妻子創制了偏在一邊的垂髻叫墮馬髻,成為當時的新時尚。其三,普通人家的婦女仍然喜歡樸素的裸髻。漢代婦女髮髻的式樣豐富多彩,有推至頂端的,有分至兩邊的,亦有垂至腦後的。髮髻的編梳方法不同,使得衍生出各式各樣的髮髻。下面便分別介紹幾種漢代的髮髻式樣。步搖。步搖早在戰國時期即有,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宋玉的《風賦》,其辭曰:“主人之女,垂珠步搖。”漢代的婦女開始比較多地使用步搖作為髮飾。《釋名》解釋 步搖曰:“其上有垂珠,步則搖,故稱步搖。” 《後漢書?輿服志下》:“步搖以黃金為山題,貫白珠為桂枝相繆,一爵九華。”王先謙《後漢書集解》引陳祥道曰:“漢之步搖,以金為鳳,下有邸,前有笄,綴 五采玉以垂下,行則動搖。”步搖的製作多以黃金屈曲成龍鳳等形,其上綴以珠玉。六朝而下,花式愈繁,或伏成鳥獸花枝等,晶瑩輝耀,與釵細相混雜,簪於發 上。下圖即為遼寧北票縣出土的漢代的步搖。墮馬髻。墮馬髻為樑冀之妻孫壽發明的一種髮式,是漢代最流行的髮式之一。《樑冀傳》李賢注引《風俗通》曰:“墮馬髻者,側在一邊,始自冀家所為,京師翕 然,皆效之。”據説梳這種髮髻,再加之愁眉、啼粧等裝飾,能增加婦女的嫵媚之態。為配合此種髮髻形式,梳墮馬髻的婦女走路也有特殊的姿勢,名為“折腰步 ”。漢樂府《陌上桑》敍述了一個官員調戲採桑女子而嚴遭拒絕的故事。詩形容採桑女子羅敷的形象為“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倭墮髻即為當時婦女的流行發 式。倭墮髻是由墮馬髻演變而成的,髻歪在頭部的一側,似墮非墮。湖南長沙、陝西西安、山東菏澤等地出土的泥、陶、木俑中,就常見墮馬髻或倭墮髻。縷鹿髻。王先謙《後漢書集解》載:“漢婦人髮髻有縷鹿之式。”薛琮解釋縷鹿髻為“有上下輪,謂逐層如輪,下輪大,上輪小,其梳飾此髻時必有柱。”從薛琮的描述上看,縷鹿髻不可謂不復雜而華麗。漢代婦女的髮型豐富而精美。除了上面介紹的幾種之外,漢代婦女流行的髮式還有瑤台髻、迎春髻、垂雲髻、盤桓髻、同心髻、三角髻、三鬟髻、雙鬟髻等。

秦漢時期髮式
標籤:髮式 秦漢